第366章 自我救贖(1 / 1)

心裡諸多怨氣無處發泄,太後隻能想著那些厭惡的人,以此來消除當下聽到的汙穢之聲。 膽子真是越來越大,光天化日之下,竟然敢在她麵前如此作為。太後心知自己不如當年,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,瞧見了都得裝作沒看見,心裡難受得很。 多說幾句,那死丫頭定會跑到她的好兒子麵前告狀。 以她對雲逸天的了解,這點小事,不勞煩他這位大人物親自來瞧一眼。 朝空中吐口水,發泄心中憤怒。 慈寧宮外,侍衛長正在做交接工作,今日來了更多的侍衛,說是陛下下的命令,讓他們看著太後。 侍衛長不明所以,左不過是混口飯吃,自然不為難人,隨即把手裡的令牌給了對方,讓對方來安排事兒。 難得清閒,何樂而不為呢。 重兵把守,到底是為了太後的安全,還是防止太後離開慈寧宮,唯有上位者心知肚明。 建安寺。 抵達時已是正午,陽光著實晃眼,雲逸天瞧著麵前的建安寺有些不可置信。 “陛下,建安寺到了。” 一上車就睡過去,程公公瞧著陛下眼下的烏青,心想回去後讓禦膳房給陛下燉補品。這身體啊,可彆熬壞咯。 住持早在殿外等候,華麗的馬車停靠在寺廟門口,住持帶著眾人走到馬車前,恭敬等候陛下到來。 “參見陛下。” “免禮,今日是朕唐突了。本應該來開春後才來,提前到來,住持可彆怪朕。” “不敢,陛下這邊請。” 建安寺在翼國的地位,可謂是與大祭司並肩的存在。 住持主意到程公公身後的小豆丁,應當是晉封的太子殿下。 模樣倒是十分可人,就是這眼神瞧著,狠戾,且不安。 到底為何,如此矛盾的情緒,會在同一人身上? 對陌生事物的不安,普遍出現在年幼的孩童身上,可他從雲歇眼裡,還瞧出了些許的局促和不安。 身為一國儲君,立儲至今也有好幾月,為何還是這般小家子氣? 收斂不住自己的戾氣,卻又因為周圍的環境感到不安和局促。一邊是希望自己能站在頂峰,另外一邊,卻是發自內心的不安。 沒有安全感,隻因為自身不夠強大,不足以讓敵人忌憚自己的能力。 與年紀無關,有的人與生俱來便有這種氣質,不論到了何處,他們都能發光發熱,自信麵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。 人生的道路不會一路順風。 從前的雲歇,是卑微的小草,長在皇宮的牆角,路過的人瞧都不瞧一眼。如今的雲歇,是高高在上的太子,從前蔑視他的人都得低頭與他交談,等候他的命令。 身份轉變,帶給雲歇的驚喜,還在繼續著。 “瑞王,帶太子在寺廟內四處轉轉。時辰到了自會有小師傅尋你們來用膳,建安寺的素食,可是我們翼國獨一份。”讓雲宥餘跟著來,雲逸天是有目的的。 ;住持澹澹一笑,喚身後的僧人跟隨二位皇子一同前去。 瑞王是建安寺的常客,僧人們平時不與外人接觸,不知曉如何哄住太子,還得由自己人來安排。雲逸天覺著有雲宥餘在,自己能省心不少。 禪房的門被拉上,緩緩關閉的木門,隔絕了外界的一切窺視,更具神秘。 雲歇第一次出宮,自小生長在皇宮裡,從未幻想過自己能離開皇宮,到皇宮以外的地方。 一路上,坐在馬車內的雲歇,掀開簾子的一角,偷偷窺視一路的好風景。 禦花園他去過多次,與宮外相比,雲歇更喜歡熙熙攘攘的街道,來往吆喝的商人,牽著孩童的婦人……生活的氣息,是他所向往的美好。 在那個吃人的皇宮裡,雲歇感覺不到快樂。 哪怕自己如今貴為太子,擁有自己的太子府,擁有幾百名侍從,但他依舊不喜歡。 局促和不安,每到一個新地方,雲歇總想著躲在旁人身後,先悄悄看一眼,觀察周圍確保安全後,才敢放心大膽的走出來與人交談。 年幼時的心靈創傷,並非一早一夕能恢複。 雲歇明白,這是病,自己要努力去克服。 可無論他怎麼做,就是無法消除內心深處的害怕。 見到陌生人,強裝鎮定去麵對,卻總能在對方雙眸的注視下,顯出原形。 最後難堪的,隻有他雲歇一人。 站在身後,看著糾結的小鬼,雲宥餘想到家裡那個,眼眸裡多出幾分溫柔的神色。 或許是從內心深處對雲歇的同情,雲宥餘對雲歇並沒有敵意。不屑於與一個稚者相比,雲歇於他而言,就是個還沒長大的小弟弟而已,不構成任何威脅。 師傅是大祭司又如何,他們這些人,不管師從何人,最後能坐在龍椅上的,就是勝利者。 不論出身,有能力,被認可,誰還會去計較你的出身? 建安寺來過多次,雲宥餘也算是常客,想著後山有不少果樹,帶雲歇到後山走一趟,回來時大抵能開飯,提議到後山去走一趟。 彆扭的小鬼絲毫不領情,甩開雲宥餘的手,惡狠狠的瞪著他,“哼,你愛去哪兒就去哪兒,我可不要你管。” 住持吩咐了小師傅跟隨,有他在,還需要擔心什麼?雲歇覺著僧人比雲宥餘更靠譜。 管家說的沒錯。帶他到後山去,人煙稀少的地方好下手,這瑞王是巴不得他早點死,可不是為了他好。 他可不會上當。 皇宮裡的人,哪一個是省油的燈?他比旁人愚鈍不少,經過師傅點化後,雲歇覺著自己現在可聰明了。 避開所有可能被殺害的點,雲歇可不再是從前那個傻乎乎,任由他人踐踏的傻小子。 瞪大眼睛盯著雲宥餘,雲歇內心的仇恨,直接寫在臉上,絲毫不避諱。 喲嗬,雲宥餘內心暗笑。 看著小鬼離開的背影,雲宥餘搖搖頭。 怪不得戚琉羽說雲歇不是威脅,以他如今的表現來看,再多一個慕容澤,再用心去教導,也是無濟於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