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章 剪彩(1 / 1)

蕭娥饒有興趣的趴在窗口,欣賞集市上交頭接耳的市民,有好事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,說話間時不時的指向客棧。 “蕭大人,你說他們是議論你還是取笑我?” 冶憐玉往客棧來一趟,有關他們的八卦接踵而來,倒給日後蕭肅向她提親提供了便利。 “管他們說什麼,最多我明天就把聘禮下了。”蕭肅半玩笑半認真道。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,堂堂太尉大人追求沈家小姐,郎才女貌,門當戶對,無傷大雅。 市井小巷的消息傳的很快,皇帝不消半日便聽到了傳言,隻是笑笑,命人不用給蕭肅送各家千金的畫像了。 能與南淩首富之女聯姻,對南國來說可謂如虎添翼,求之不得。 蕭肅充分扮演推動者的作用,下午與蕭娥一同去往李記藥堂,幫助李旺談妥了藥材商的事。 理由很簡單,一則李旺醫術過人,辨認藥材能力比那些小商販要專業許多。 二則李旺曾是太醫,人品可靠,不會弄虛作假,以次充好。李旺提供的藥材出事,有朝廷問責,售後有保障。 而在交談中,李旺的談吐遠見很合藥商口味,俗稱有眼緣。加上沈家小姐力薦,必須給沈家麵子。合作順利達成,李旺攬下了往南淩運送藥材的生意。 一旦南淩前來通商的商人定了合作對象,南國朝廷必須大力扶持,其他商販不得從中作梗。 是以在得知此事後,與李旺熟識的藥材販子主動找上李旺,願意加大藥材量的提供。 李旺人緣向來很好,不費吹灰之力便找全了藥材販子,定下各自需要提供的藥材種類。 接下來就是采藥、曬製,直到成品檢驗,雇傭車隊出口。 李旺開始忙碌起來。 他年少時仰望藍天,夢想自己以後能夠乾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,現在,他實現了。 花樓如約騰空。蕭娥邀請蕭肅一起前去觀摩。 意料之外的是,駐南國的南淩使臣大人不請自來。 站點:塔^讀,歡迎下載-^ 蕭娥隻得請他們一起去花樓。 花樓成了空殼,空蕩蕩的更顯寬大。隻是胭脂氣味尚存,一股子風塵味。 使臣客氣道:“沈小姐,您若缺人手,下官可以幫忙出點力氣。” 蕭娥不客氣的應下,“好啊。我正好要施工,需要大量的工匠,正愁怎麼向蕭大人討要呢。您願意幫忙,我當然緊著自家人求助。” 使臣立馬笑道:“這點小事下官來辦就成,不麻煩蕭大人了。” 他是南宮楚彥的老部下,知道蕭娥是南宮楚彥過繼給沈文旭的女兒。明麵上是沈家千金,暗地裡,知情的人都把她當小郡主對待。 蕭娥給了他一份圖紙,“怎麼建,圖紙上標的清清楚楚。找二十個工人,最多一個月就能完工。” 話畢向他彎了彎膝,俏皮道:“辛苦大人了。” “不客氣,包在我身上。一個月之內,保準完工。” 使臣在蕭娥和蕭肅身上遊走,“不知小姐準備住到什麼時候?” 原文來自於塔讀~ “通商乃要事,都城的沈家綢莊更是重中之重,我當然要等到這間綢莊竣工才行。它將是沈記綢莊在南國的標 國的標誌。” 蕭娥說的合情合理,使臣不好多問,對她與蕭肅的事也不好摻和,遂拿著圖紙做事去了。 與此同時,被蕭娥派遣出去的侍衛們陸續回來。他們已經在周邊幾個較為大的城市買下商鋪。 蕭娥同時著手幾處店鋪的改造,與京都的鋪子同時完工。 因為人手不夠,蕭娥經常約見蕭肅,向他要人幫忙。旁人看在眼中,除了背後議論兩句,明麵上挑不出什麼過錯。 綢莊竣工當日,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儀式。 皇帝特派蕭肅前往祝賀,由使臣大人親自講話賀詞,蕭家二郎夫婦也特地趕來,得了東家的名分。 五人一齊剪彩,一時鞭炮齊名,鑼鼓喧天,好不熱鬨。 高大的樓頂飛簷處,懸掛著巨大的兩麵旗幟,一麵飄揚著“沈記”二字,一麵飛舞著“蕭氏”二字。 店鋪中所有的綢緞都是最新運來的蕭氏絲錦。蕭娥特地交代趙氏將最好的一批絲錦運來,價格自然要比單縣的貴。 原文來自於塔讀~ 但與二道、三道販子相比,價格可以說很優惠了。 京中達官貴人第一個捧場,富家子弟接踵而至。以至於開業第一天,綢莊顧客爆滿,絲錦瞬間清空一半。 趙氏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仗,驚喜交加,緊張的手心直冒汗。好幾次拿錯布匹,還是夥計幫忙圓場。 這些夥計是蕭娥特招的,已經訓練過一段時間,最會揣摩顧客心思。 趙氏感覺沒忙什麼,額頭卻覆滿了細珠。 “小、姐,這裡的人好有錢,哪有不看價錢買東西的。”趙氏得空和蕭娥說話,嘴角的笑一直沒停下來。 蕭娥笑笑:“你要習慣。真正有錢人,不在乎價格高低,隻在乎質量好壞。你把質量把控好,他們穿著舒適,就會成為老顧客。咱們綢莊當然財源廣進。” “對對對,這你放心。你派人送來的織布機收到了,好用的很。織出的布比以往高了不知幾個檔次,保管你滿意。” “那就好。隻要踏踏實實做,就不會出錯。” 趙氏忽而為難:“沈小姐,說句實在話。我以往管單縣的小作坊,馬馬虎虎應付的過去。突然這麼多加店給我管理,我心裡發怵,沒底兒。” 塔讀,無廣>告^在線免。費! “尤其京都這一帶,都是大人物,萬一說錯話得罪人,我這……” 蕭娥搭上她消瘦的肩,“有蕭大人給你們撐腰,就是王爺來了也得給你們幾分薄麵,怕什麼?” “這不一樣。你知道四弟這個人什麼脾性,他向來幫理不幫親。更彆說官商有彆。” “我們來的時候,我家老太特地給我們分了家,就是怕我們仗著四弟,做錯事。我們哪敢再給四弟添麻煩。” 彆看蕭老太年紀大,心裡和明鏡似的,什麼事都比他們多想一步,趙氏本就忐忑的心更怕了。 蕭娥道:“分家好啊。親兄弟明算賬,他做他的官,你們從你們的商。這樣,我給你派些人手幫襯半年,好讓鋪子走上正軌。” “單縣的鋪子先交給錢一郎夫妻照看。你多出來跑跑,熟悉各地鋪子後,把賬本抓住了,不能出差錯。” “劉家收集了蠶絲,讓二哥負責挑揀。做生意,人情重要,貨更重要,萬不能摻一點假。”